欢迎访问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1年8月31日   在线投稿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科协简介 公告通知 重要新闻 科学普及 学会活动 科技人物 基层动态 政策法规 科普博览 科普惠农 文件下载
j 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 萍 关闭窗口
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终身成就奖”,他是首次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考古人!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1/9 浏览次数:1970


        近期,世界考古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

        作为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是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在之前几届,这一奖项分别授予了科林·伦福儒勋爵、布莱恩·费根教授、白简恩院士等。这是论坛首次将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考古学家。

        从物理到考古

        1932年,严文明生于湖南,他的名字是父亲取自《尚书·舜典》中的“浚哲文明”,寄托着“智慧卓越”的期盼。在家人美好的祝福与希望的寄托下,从小严文明也不负期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53年,严文明从长沙一中毕业,并将高考的第一志愿定为北京大学物理系,但却阴错阳差地进了历史系。

        当时的北大历史系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专业,大学二年级分专业,时任北大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听说严文明的理科成绩不错,便动员他选择考古,但严文明却直言自己对于考古一无所知。听到严文明的回答,苏秉琦笑了,并对他说:“那正好,你学考古。考古尽管也划在历史系里面,但是它所要求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都跟历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考古要测量、要统计,数学、物理这些知识考古都需要。”带着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好奇,严文明被苏秉琦领进了考古之门。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越深入其中,严文明越能感受到考古研究的奥妙。

        考古学授业于田野之间。大四那年,严文明在邯郸涧沟、龟台等遗址参加考古实习,从调查、挖掘到整理、编写报告,一个学期下来,对考古的热爱愈加强烈。而在逐渐深入的研究学习中,严文明在考古领域展现出的天赋也逐渐被“领路人”苏秉琦看到。大四毕业之际,

        苏秉琦给严文明安排了新的任务:留校任教。

        当时,北大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商周考古都有老师,只有新石器时代考古没有老师,而严文明的职责就是填补这一空缺,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

        没有教学经验,严文明就去全国多个文物研究所,看他们库房里的东西,做笔记。他希望自己教授的课程,不只是填补学校的教学空白,更希望他能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出门道来,在整个考古学领域发挥作用。从1961年秋正式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程算起,严文明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半个多世纪。他编写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讲义初稿),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第一部教材,后来被各大高校考古专业沿用,为我国考古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仰韶到良渚

        从事考古研究,严文明始终提倡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立足田野展开实践调查。

        在考古界,一直有一个关于仰韶文化的未解之谜,这还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说起。彼时,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中国发掘出仰韶遗址,在此之后有关仰韶文化的研究就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有关仰韶文化的争论仍然此起彼伏,仰韶文化的类型划分和来龙去脉一直是萦绕在考古界的一个谜团。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严文明带领团队开始了漫漫探索路。

        1960年,严文明第一次带领学生去洛阳王湾考古实习,他指导学生以地层清楚、分期细致的王湾遗址为标尺,来衡量附近的仰韶遗址分期。后来,他通过重新梳理仰韶村、西阴村、庙底沟、三里桥、半坡等遗址材料,阐明了仰韶文化从半坡类型到庙底沟类型的发展轨迹,将仰韶文化的发展整体划分为“两期四段”,一举奠定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基础。这项研究之后被苏秉琦评价为“找到了一把开启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钥匙”。

        “太湖文明五千年,崧泽良渚踵相连。开辟沃野千百里,首创石犁耕稻田。”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良渚文化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严文明曾先后十多次带领团队到良渚遗址学习和考察,并被聘为良渚遗址群保护专家组成员,为此撰写了这首《良渚颂》,在考古圈中广为传播。

        在此之后,他在论著中最先提出的良渚遗址的“中心区也应是一座城址”或“莫角山遗址是一座台城”的判断,成为良渚古城发现的先声。2007年,一座约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严文明认为,良渚古城的发现对整个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几十载的考古生涯,严文明先后主持了20余次重要田野考古发掘或调查项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正是这种立足田野的厚积薄发使他具有了学术上的前瞻性。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组建了全国高校第一个考古学系,对我国考古学科建设和考古人才培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得知获得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时,91岁的严文明表现得十分淡然,他说:“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

        (来源:科普中国、我是科学人)

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38052号-1  闽公网安备35080202351420号  访问量:3560774
主办: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中心东附楼4层  邮编:364000
电话 :0597-3213020  传真:0597-3213011  电子信箱:fjlyskx@163.com  技术支持:创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