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1年8月31日   在线投稿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科协简介 公告通知 重要新闻 科学普及 学会活动 科技人物 基层动态 政策法规 科普博览 科普惠农 文件下载
j 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 萍 关闭窗口
璀璨星空,有了一颗“樊锦诗星”!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3/7/11 浏览次数:14901


        7月10日,“樊锦诗星”命名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的公报显示,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构建了“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范例。

        同时,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樊锦诗再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和急需人才培养。捐款来自樊锦诗所获奖金及个人积蓄。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樊锦诗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人们提起她,总是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如何让这些千年艺术瑰宝“容颜永驻”,成了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的共同追求。

        一生择一事,樊锦诗将半生岁月交给了敦煌,无怨无悔。

        她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她走遍大大小小735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作为一名石窟考古学家,樊锦诗主持编写的记录性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被誉为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被学者盛赞“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

        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后来在她的推动之下,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樊锦诗又带领团队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2018年12月18日,樊锦诗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樊锦诗,是全国唯一一位“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退休多年,樊锦诗每年大半时间还留在敦煌,历时10余年编写的30多万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她曾经说过:“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也在热爱的岗位上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与人生的幸福:“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而今,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地方,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也在浩瀚天宇中静静运转、静静闪光。

        致敬!

        转载自:科普中国,综合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甘肃日报等
    

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38052号-1  闽公网安备35080202351420号  访问量:3560808
主办: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中心东附楼4层  邮编:364000
电话 :0597-3213020  传真:0597-3213011  电子信箱:fjlyskx@163.com  技术支持:创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