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1年8月31日   在线投稿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科协简介 公告通知 重要新闻 科学普及 学会活动 科技人物 基层动态 政策法规 科普博览 科普惠农 文件下载
j 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 锟斤拷学锟秸硷拷 关闭窗口
解码福建“福”文化 守护八闽文化根基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3/1/17 浏览次数:20230

  “福”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祈求和表现形式,“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福”文化的内涵也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福建省是以“福”命名的省份,“福”文化在福建有着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推进福建“福”文化基因解码及“福”文化谱系建设是福建“福”文化内涵挖掘和理论阐释的重要逻辑支撑。通过对福建“福”文化基因解码及“福”文化谱系构建,解码福建“福”文化基因,挖掘“福”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守护八闽文化根脉,推出八闽“福”文化品牌,擦亮福建“福”文化标识、建设福建“福”文化载体,构建八闽“福”文化基因库,策划“福”文化转化利用项目库,有利于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打造福建文化强省。

  传统之“福”:“福”及其文化内涵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为“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文字,与祭祀祈祷有关,创造这个字的用意在于“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说文解字》有言:“福,祐也,从示畐声,方六切。” 有盛满贡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护之意。中国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中国“福”文化在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先秦典籍中已有体现——“富,福也”(《毛诗故训传》),“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富也者,福也”(《礼记•郊特牲》)“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礼记•祭统》)。在古代“福”文化中,“福”与佑、吉、祥、顺、助等联系在一起,“福”是人们一切美好的过去、现实、愿景和想法,也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尚书•洪范》中关于五福的概念:“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福”文化表现形态的直观理解。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

  八闽之“福”:“福”文化是八闽文化的精神内核 

  福建、福州分别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冠名的省份和省会城市,是一个纳百祥、聚万福之地,更是“福文化”的典型。要追溯福建何以谓“福”需要从福建省名的由来说起,福建是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而福州何以谓“福”呢?“福州”一词由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始用,因州城西北有福山,故得名。而对于福山何以谓“福”,《郡国志》有载:“上有神人裸身散发,人见之必获福,因名。”因此,今日所言福建之“福”源自千年前位于今福州西北名曰福山的一个神话传说,福建这一称谓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福建的“福”文化自和其称谓密不可分,但和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福建自古有“八闽大地”之称,孕育在这片热土上的文化包括:朱子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等。朱子文化源自中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和出世,追求天下大同;红色文化的内涵是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开展的斗争和革命;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具体表现为人民祈求安宁康健的美好愿望;海丝文化和闽都文化展现的是福建开放进取,和世界关联,谋求共同发展的积极姿态;华侨文化表现的是海外华夏儿女为祖国发展群策群力的爱国情怀。无论是修身、出世、天下大同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抑或谋求祖国繁荣或世界共同发展,均是中国“福”文化的具体表现。一言以蔽之:八闽诸文化是“福”文化在福建的具体表现,“福”是八闽诸文化的终极追求,“福”文化是八闽文化的精神内核。

  现代之“福”:传承“福”文化,提升民生福祉 

  通过对中国传统“福”文化和福建诸文化中的“福”内核的研读,在对于传统“福”文化积极性和优越性赞叹之余,还应对其局限性有所思考。传统之“福”的重要不足在于少有思考“福”的供给。“福”似乎是天然存在的,只要人们一心向善,加强个人修养,“福”就会自然而然地能够获取。这是一种被动的、祈求式的“福”之态度,显然,也是难以实现的。新的时代,除了要继承传统“福”文化的精髓,引导人们勤修私德,“祈福”和“求福”之外,还要拓展“福”文化的内涵,把“福”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完善社会治理,拓宽“福”的公共供给,“造福”人民。在中国传统的“福”文化中,“福”更多是个人层面的追求,而当今社会对“福”的向往和追求应当是以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种群为单位的群体性意旨。所以关于“福”文化的供给侧均应有新时代的新内涵,国家层面应倡导人民为实现群体性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个人层面应转变观念,将自发追求转变为自觉追求,让人们对“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转变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具体到福建,应从上层建筑对八闽“福”文化进行统筹、发掘、转化、利用,促进福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福形象塑造与传播,解读“福”文化的福建基因,提炼“福”文化的福建标识,讲好“福”文化的福建故事,传递“福”文化的福建声音,展示“福”文化的福建形象,推出八闽“福文化”品牌。全面调查摸底福建“福文化”精神内涵,形成八闽福“文化元素一本账”“特色文化一张表”“文化传承一批码”“转化项目一个库”,选好八闽“福”文化标识,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标志性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识项目,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八闽“福”文化标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八闽“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码福建“福”文化,守住八闽文化根脉,推动“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球化传播,将“福”文化作为全球华侨华人的共同文化认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的文化支撑。将福建省打造成以人民为中心的、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群体性意旨的“福”文化的理论高地、“福”文化的精神属地、“福”文化的创新源地、“福”文化的实践阵地。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文化支撑。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38052号-1  闽公网安备35080202351420号  访问量:3539774
主办: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中心东附楼4层  邮编:364000
电话 :0597-3213020  传真:0597-3213011  电子信箱:fjlyskx@163.com  技术支持:福建创高科技有限公司